【荷兰】高罗佩 一个西方人,不仅喜欢琴、会弹琴,还特别懂琴。这就是民国间最负盛名的荷兰琴人——高罗佩。作为博学而爱好广泛的“外交官汉学家”,高罗佩对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甚至动物都深有研究,对中国传统乐器——古琴,更是喜爱有加。他先后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关仲航学琴,习得了精湛的琴技,并为古琴写出了一部在当时堪称集大成之作的《琴道》。
作者:高罗佩 译者:宋慧文、孔维锋、王建欣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2013年8月 在《琴道》中,高罗佩从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出发,对琴学的起源、特征,琴曲的含义,琴制、琴名、琴声、指法的象征意义,琴人的修养等方面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高罗佩认为,“与其说是古琴悠久的历史和迷人的声音,还不如说是它在中国文化中所占据的独一无二的地位激励作者完成了本书”。他对中国文化的尊敬和喜爱,使他在介绍古琴相关哲学、宗教、历史和文化意义时都非常客观,并不使用西方和现代的观点去评判。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正所谓“旁观者清”,作为一个西方人,高罗佩反而能带领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更深刻、更广阔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深邃。古琴的美基本上不是旋律性的,它的美不在于音符的衔接启承,而恰是蕴含在每一个独立的音符之中。“用音响写意”或许可以用来描述古琴音乐的本质。
虽然文人们在音乐学术著述中对被他们称为“俗乐”的音乐不屑一顾,但是当然他们完全意识到了它的存在,并且一往情深地喜欢上了它……但是雅乐和文人的音乐标准却被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倘若允许俗乐侵犯神圣的文人领地,那么传统的理想也会受到威胁,随后受到威胁的就会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
…… 此外,该书还旁征博引,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并详加注释,因此自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权威之作,极具学习和研究价值。古琴爱好者和研习者,对传统文化或中外文化交流感兴趣的朋友,都应好好读一读这本《琴道》。后序 第二版编者说明 插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 第三章 琴学研究 1.原始材料 2.起源和特征 3.琴人的性情和修养 4.文选 第四章 琴曲的含义 第五章 象征 1.琴制和琴名的象征意义 2.琴声的象征意义 3.指法的象征意义 第六章 关联 1.琴和鹤 2.琴和梅,琴和松 3.琴和剑 4.与古琴相关的一些著名故事及经常引用的文章 选段 第七章 结论 附录Ⅰ 西方琴学文献 附录Ⅱ 中国琴学文献 附录Ⅲ 占琴——古董 附录Ⅳ 中国古琴在日本 名词索引
高罗佩(1910—1967),字笑忘,号芝台。原名Robert Hans Van Gulik,荷兰人。
早年侨居印尼,精通汉语等多种东方语言。
1935年从事外交工作,先后被派驻日本、埃及、中国等国。曾任驻日大使。
著有《琴道》《明末义僧东皋禅师集刊》《秘戏图考》与系列小说《狄公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