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手机页面联系我们

琴谚趣谈

[复制链接]
查看13722 | 回复0 | 2012-2-17 15: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琴相关俗语也屡见不鲜。

比如谚语:“独弦不成音”、“断弦犹可续,人去最难留”、“琴正好弹弦却断啦”、“夫妻相合好,琴瑟与笙簧”、“弹琴知音,谈话知心”等等。

在歇后语中有:
“俞伯牙没遇钟子期——不谈(弹)啦!
马尾作琴弦——不值一谈(弹)。
铁匠改行学弹琴——拈轻怕重。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瞎子弹琴——手熟。
天宫里弹琴——真好听”等等。

人们所熟悉的许多常用词语也跟古琴有着不解之缘。

“乱弹琴”。弹琴只有按照乐曲的要求和一定的指法来弹,才能和谐动听。人们常用“乱弹琴”比喻说话、办事不合逻辑,没有道理,甚至胡作非为的行为。

“繁琐”。原来是指弹奏古琴的一种指法。就是用食指和中指连续弹奏出三至七个繁密的乐音。后世用“繁琐”来形容办一件事环节太多,有许多不必要的重复。

“旧调重弹”、“老调重弹”或“故调重弹”。意为重复弹奏陈旧的曲调。现在一般用来比喻重复宣扬过时的理论、意见或主张。
“单调”。意即只有一个音调。人们用“单调”来形容景色、工作、劳动或生活平淡无奇,很少变化,枯燥乏味。

“古调不弹”。源于唐朝诗人刘长卿的琴诗——《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原指已不常弹奏的古老曲调。后人使用这个成语是比喻在思想上或理论上不想重复过了时的陈词滥调。

“靡靡之音”。原为“靡靡之乐”。相传卫灵公应邀去参加晋国虒祁宫庆典,夜宿濮水边上,朦胧中听到一种微妙的琴声,就叫师涓记录了下来。师涓说这是商纣王时师延所作的靡靡之音。后来在晋国,卫灵公让师涓在宴会上弹奏这首乐曲,为晋平公的乐师师旷阻止。韩非子在《十过》篇里把沉溺于声色作为十种过错之一。他引用这个故事,意在说明如果沉溺于声色而不理国政,就会使人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最终招致亡国之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音频资料:成公亮《凤翔千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视频资料:丁承运《神人畅》 / 侯瑾之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度一学堂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